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建言献策

化解扶贫领域风险 锁定脱贫攻坚成效(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发言材料之四)

发布日期:2020-01-20 08:46 作者:民建蚌埠市委  阅读: 次 字体:[ 大 ] [ 中 ] [ 小 ]

去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戮力同心、真抓实干,细化工作举措,着力解决“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突出问题,全力抓好“三个精准”,切实推进各类问题整改,脱贫攻坚质量持续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和贫困群众生活质量持续改善。2020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脱贫攻坚工作进入了最后的冲刺阶段,我们面临着收获的同时,要警惕扶贫领域的潜在风险。通过调研,我们发现一些问题。

一、产业扶贫尚存在定位不准、缺乏合理化设计的现象,产业链建设不配套,同时依靠扶贫资金补贴推动的项目偏多,导致有些产业发展存在不可持续风险。

二、特色种、养殖业多为粗放型低端供应产业,且存在跟风现象,缺乏市场竞争力,加之市场营销人员培育不足,产品销售过度依赖扶贫干部及其人脉资源,对贫困户的带动作用不可持续,防范市场风险能力弱。

三、少数贫困户主动参与扶贫工作的积极性不高,思想懒散,甚至出现“等、靠、要”不良现象。在投机心理作用下,有村民为享受贫困户医疗待遇而主动申报贫困户,申报未能成功就抱怨,甚至怀疑自己受到不公正待遇,开始对社会产生不满情绪,进而引发社会风险。

为化解我市扶贫工作中的风险,尽量避免出现返贫现象,巩固现有脱贫攻坚成果,在前期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提出如下建议:

一、坚持区域可持续发展要求,统筹发展主导产业。合理布局贫困户、合作社、龙头企业等市场经营主体实施的主导产业,加快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将脱贫攻坚与打造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相结合,开展“以村集体为承包经营主体、村民以土地承包权益入股、村民参与经营”的农业生产模式。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推进各项政策措施落地落实,消除产业扶贫不可持续发展的痛点,让脱贫户享受乡村振兴红利。

二、将扶贫干部的动能转化为贫困户的动能。产业扶贫必须配套技术和人才。要始终以人为重心,注重产品品质,没有品质就没有市场。扶贫干部应将当地产业扶上正轨,努力向科学化和标准化生产靠拢,在建设的过程中着力培养当地人才,为将来的自力更生做好铺垫。

三、发挥示范作用,引导社会参与消费扶贫。引导和扶持一批消费扶贫示范企业,带动产地和消费地以骨干企业为平台,以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为载体,形成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全链条联动。

四、提升贫困户自信心,化解道德风险。梳理脱贫质量不高、信心不足、存在返贫风险的贫困户进行重点关注,“扶志”和“扶智”双向发力。充分发挥合作社“共同繁荣、共求发展”、紧密联系农户的优势,以服务万家、带动万家、致富万家为服务目标引领贫困户脱贫。鼓励、支持和指导村民在本地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不断壮大乡村振兴发展生力军,从而化解扶贫攻坚中道德风险与社会风险。

五、创新扶贫思路,防范边缘户致贫风险。首先要有制度安排提前介入,针对边缘户也要有防范入贫措施,进一步提高扶贫效益和脱贫质量,将扶贫产业发展的红利惠及边缘户,化解社会风险发生。其次要坚持开发式扶贫,针对每个贫困家庭以及边缘户的实际情况,全面分析其在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以及收入来源稳定性方面存在的不同困难和问题,因户施策,彻底防范和化解返贫引发的社会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