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建言献策

关于打造蚌埠日用玻璃产业集聚区的建议(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发言材料之九)

发布日期:2020-01-20 09:07 作者:市政协港澳台侨联络委员会  阅读: 次 字体:[ 大 ] [ 中 ] [ 小 ]

一、蚌埠市硅基产业发展概况

市委、市政府坚持创新驱动和工业强市战略,大力培育硅基产业,以蚌埠玻璃工业设计院为龙头,建立了新型显示、光伏玻璃、特种玻璃产业链和泛石英材料产品群“三链一群”产业体系,奠定了我市硅基产业快速发展的基础。此外,我市及周边地区有玻璃制品企业近千家,年产值约400亿元,我市应扩大日用玻璃制品产业规模和发展空间,避免出现类似于与滤清器产业市场占有率降低的趋势,打造蚌埠日用玻璃产业集聚区,建设日用玻璃产业园,从而推动蚌埠玻璃产业链条完善、结构升级。

二、建设日用玻璃产业集聚区存在的问题

(一)日用玻璃产业大而不强。据调查,蚌埠及周边日用玻璃产量占全国40%,但大部分产品缺乏设计,技术含量和产品附加值低,在市场处竞争劣势。

(二)企业布局散乱、污染现象较严重。由于历史原因和缺乏统一规划,日用玻璃生产企业分布散乱,既浪费了土地资源,也带来了严重环境污染。

(三)市场竞争无序。由于同质化经营,存在同类恶性竞争现象,使得我市这一优势传统产业面临失去市场竞争力风险。

三、建设日用玻璃产业集聚区的对策和建议

(一)完善链条、壮大规模。补齐产业链条,大而强和小而精企业同步发展,依托专业院所和智库功能拓展集聚区建设内容和质量。利用中国发展研究院和中国产融城发展联盟等高端智库与运作优势,优先打造集聚区的蚌埠产城融合日用玻璃产业园,提升集聚区创新创造能力。依托蚌埠玻璃设计院强大的研发设计和产业引领能力,对日用玻璃产业园高起点规划、大力度扶持、大手笔投入,引进系列龙头企业入驻,带动硅基产业上下游配套企业聚集,重点吸引日用玻璃、工艺玻璃企业,与目前蚌埠的玻璃产业形成呼应和错位,确保发展后劲,避免恶性竞争,促进产业集群尽快形成,打造国内领先的千亿级规模产业集聚区。

(二)规划搬迁现有日用玻璃企业。比照退市进园和招商引资政策,升级存量、引入增量。改造提升存量企业,扶持培育新增企业,对日用玻璃产业企业进行搬迁整合和产业集聚,提升产品设计水平、提高产品附加值。

(三)加强管理、合理布局。把控能耗和环境容量,依托获批省硅基新材料产业集聚发展基地,打造以龙子湖区为核心区域的日用玻璃产业集聚区。一是在玻璃小镇区域,划出日用玻璃产业及配套用地,用于建设日用玻璃产业园(含日用玻璃技术研究院和硅基产业国际交流中心等),及与之协调的文旅项目(蚌埠玻璃产业展示中心、蚌埠玻璃艺术博物馆、产业生产及综合服务中心),形成门类齐全的生产基地和专业市场,以及中国最具特色的玻璃文化街区。根据绩效考核给予招商引资企业每亩综合地价最优惠待遇,同时享受税收、人才引进、金融及配套性政策优惠。

(四)招大引强投资建设主体。吸引业内龙头企业,如安徽杜氏高科玻璃有限公司等到蚌兴业,筑巢引凤吸引更多硅基产业上下游企业落户蚌埠。杜氏集团现有资产70多亿元人民币,2018年实现产值15亿元人民币。集团拥有良好的石英岩矿原材料资源和上下游企业交互关系以及良好的硅基产业基础,集矿山开采、石英砂加工、玻璃制造、玻璃制品深加工等于一体,先后与上百家企业合作,其中与国内、外50多家跨国公司、世界500强等大型企业深度合作。可发掘硅基产业上中下游企业及杜氏战略合作伙伴资源,并诚邀专业团队以“专业运营团队+产业龙头+雄厚资金实力”方式,助力蚌埠“双基”建设,也有利于我市硅基产业原材料供给保障。

(五)分期实施集聚区建设。由于项目体量较大,可发挥市场和政府双重动能,首期日用玻璃产业园项目可由招商引资来的大企业自行组织资金投入,二、三期的产业园配套项目和文旅项目择时蓄势建设,逐渐壮大集聚区能量。同时丰富日用玻璃技术研究院内容,由政府、龙头企业及高校、科研院所联合打造,通过产教融合、校企联合等方式,为集聚区日用玻璃企业培养培训技术和创新人才。

(六)领导重视、社会支持。项目落地依托市委、市政府支持,以政策和感情赢人,必要时按照一事一议等原则,在项目所涉及的土地、税收、金融、人才等领域给予最大幅度政策倾斜,吸引更多有影响力企业入驻,加快建设“两个中心”,使我市的“双基”战略如虎添翼、展翅飞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