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市在生物基新材料领域经过多年发展,形成了以丰原生物、雪郎科技等企业为骨干,以聚乳酸、聚丁二酸丁二醇酯、呋喃聚酯等产品及制品为主的产业链,技术优势明显,市场空间巨大。特别是“禁塑令”实施力度加大,使产业发展前景更为广阔。目前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主要是:
一、政策配套有待完善。目前蚌埠市生物基材料产业发展虽已出台整体规划,但相关政策配套还不完善。生物基作为新兴产业,在与国家、省、市相关产业扶持政策的衔接上不够紧密。相关的市场推广、人才引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等方面的扶持措施还有不足。
二、下游产业链延伸、开发应用不足。整个产业链缺乏规模化生物基材料构建的终端用户和生产性服务企业。产业链上、中、下游企业尚未形成较为完整的有机联动机制,缺乏有效衔接,整个产业仍处于有技术缺规模的局面。
三、产品市场认可度、竞争力还有待加强。目前,生物基新材料由于其自身特性,普遍具有生产成本偏高、市场认可度不强等问题,缺乏竞争力。
为此建议:
一、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结合“十四五”规划编制,对生物基新材料产品发展规划进行细化、量化、具体化。应放眼生物基新材料产业全国、全行业发展,在项目建设、招商引资、创新平台、人才引育、科技攻关、融资保障等方面,出台蚌埠市促进生物基新材料产业发展专项政策。积极争取将生物基新材料纳入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并予以支持,推动安徽省乃至国家相关规划和支持政策的出台和实施。
二、进一步完善上下游产业链配套。一是推进下游应用企业集聚。重点围绕产业链缺失环节,瞄准行业骨干企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优化项目落地政策环境,以优质项目带动并提升生物基材料产业发展。二是拓展产品应用领域。鼓励聚乳酸、聚丁二酸丁二醇酯等领域龙头企业与下游用户单位组建产业联盟,发挥联盟单位的合作关系,实现先期介入、精准研发,精准对接应用,不断拓展生物基材料应用领域。三是健全产品推广体系。推动建立生物基材料标识体系,加快生物基材料制品市场推广进度。围绕“绿色环保、科技创新”主题,加大产品宣传推广力度。
三、进一步提升产业承载能力。一是加大产业承载园区投入,推进固镇经济开发区、淮上经济开发区扩区建设。加快园区道路、供配电、给排水、供热、污水处理、中水回用等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增强环保容量。二是加强园区管理,构建生物基材料产业服务优质平台。三是加强物流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推进浍河港口码头、铁水联运、固蚌高速、北部快速通道、淮宿蚌城际铁路等项目建设,提升二类水运口岸外贸航线运输能力,提升B型物流保税区服务能力,谋划建设综合保税区,着力打造集约高效的覆盖全国乃至全球的立体化集疏运系统,不断提升仓储、运输、配送、信息等综合管理和服务水平。
四、进一步做好配套服务。针对聚乳酸、聚丁二酸丁二醇酯及下游塑料、生物医药和纤维纺织等制品,建立系列化的产品标准体系,构建安徽省生物基材料技术标准创新基地,为生物基材料制品推广提供标准支撑。